在这方面,政府必然要追求超越微观主体成本—效益分析眼界的综合效益、社会效益、发展后劲以及正的外部性,还要对于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如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进行扶持。

即使是一些提出制裁中国法案的议员,也并不希望这些法案真的成为政策,因为他们能看得到这样的政策可能给美中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不过,政策调整的时机却值得商榷,全球金融危机的风险稳定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将大幅度上升,这在去年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省政协为石棉送来30万元救灾物资

这样的判断连多数美国经济学家都难以接受,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减少是其比较优势变化的结果,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一些国会议员在私下的交流中,也坦率地承认这一点。我们当然可以批评美国国会的法案是反WTO原则的,但是,贸易战一旦爆发,我们就将不得不与美国一起承担其恶果。即使单纯考虑国内经济利益,人民币适度升值也已经是必然的选择,剩下的问题仅仅是,如何控制升值速度并避免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就可以严词拒绝美国的要求?问题恐怕并非那么简单。

而G20首脑会议和美国国会的听证会的日期都是早已确定的,如果我们有一定的预见性,那么,汇率调整根本不需要等到最后一刻。如果我们认为独立的货币政策必不可少,那么,放弃过去过于僵硬的汇率机制就成为惟一的选择。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额由2005年的1.42万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56万亿美元,超过了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的2.3万亿美元,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外需萎缩的强烈影响,2009年降至2.21万亿美元。

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前1年完成规划所规定的下降30%的目标。这是典型的GDP挂帅、投资挂帅的传统增长模式。从定量评估的角度看,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RD支出占GDP比重和节能减排指标都没有如期实现,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已经持续两个五年规划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

2008年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为33.2%,仅比2005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还无法如期实现35.4%的目标。按不变价格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6.66%,实现2010年预期目标值的108.1%。

省政协为石棉送来30万元救灾物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劳动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1/4,但是公开失业人数(约900万人)仅占世界总量(2.8亿人以上)的3.2%。根据2009年统计公报,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1.0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总量达到30.2亿吨,大大提前超过了2020年的预期目标。由此可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保增长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比较难以做到的。防灾减灾能力增强,除2008年特大地震自然灾害之外,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控制在GDP的1.5%左右。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可以达到规划目标的9年。尽管如此,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分别为4.91万亿美元和3680美元。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提前实现60%的规划目标。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知识生产国,根据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集团的研究,基于全球1.05万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中国的论文数量在2006年已经超过了日本、英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从1998年的13.25倍缩小至2008年的3.04倍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

省政协为石棉送来30万元救灾物资

十一五规划已经正式实施了四年时间,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一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09年达到2.345亿人,超过了2010年规划目标值(2.23亿人),此外,国家从2010年起着手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试点。

中国在若干重大基础科学领域(材料、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等)取得显著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进入 胡鞍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转型 。防灾减灾能力增强,除2008年特大地震自然灾害之外,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控制在GDP的1.5%左右。即使考虑到其它因素,也不会超过世界总量比重的1/20。3.展望:经济转型是关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4年来,中国先后经历了冰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根据2009年统计公报,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1.0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总量达到30.2亿吨,大大提前超过了2020年的预期目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劳动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1/4,但是公开失业人数(约900万人)仅占世界总量(2.8亿人以上)的3.2%。由此可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保增长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比较难以做到的。

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额由2005年的1.42万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56万亿美元,超过了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的2.3万亿美元,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外需萎缩的强烈影响,2009年降至2.21万亿美元。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可以达到规划目标的9年。

按不变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0.2%,实现2010年预期目标值的115.5%。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603万人,提前实现了4500万人的2010年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3%左右,低于规划目标的5%。

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98年的50.8%提高至2008年的70.8%,甚至高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最高水平。此外,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员达到4亿人,全国合计有12.3亿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险,而在2003年全国约有10亿人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险。中国综合国力再上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中国经济高增长会带来能源密集高增长和碳排放密集高增长?本质上是因为工业主导增长,特别是由能源密集、污染排放密集的重化工业主导经济增长。

这意味着中国巨大的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位,不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位。按2005年价格计算,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7.55万亿元,超过2010年规划预期目标的26.30万亿元。

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1%,整个经济增长是由工业主导、工业带动的。新建燃煤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火力发电组比例不断提高,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减少9.0%,预期可实现10%的规划目标。

贫困人口继续减少,按照原贫困线,2005到2007年贫困人口减少了37.5%,按照新贫困标准(人均年收入1196元),2009年比2008年减少了10.2%。这是典型的GDP挂帅、投资挂帅的传统增长模式。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提前实现目标。中国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迅速增长,2005~2009年期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长率25.1%,授权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3.3%。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分别为4.91万亿美元和3680美元。200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62,与2%的目标相差较大。

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前1年完成规划所规定的下降30%的目标。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为3029万吨,相当于同期全国环境统计公报统计的1382万吨的2.2倍,预计到2010年也难以实现比2005年排放量(1414万吨)减少10%的目标(见表)。

根据对《十一五纲要》确定的22个主要定量指标的评估表明,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大部分指标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其中有11个指标提前实现2010年的规划目标,但仍有5个关键性指标进展相对滞后,看来2010年可能难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前实现80%以上的规划目标,从2005年的23.5%,到2009年达到了94.0%。

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由2005年的11186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14900万人,累计增加3714万人。从各地的情况来看,除了北京等少数地区之外,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推行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甚至是工业强镇的主导战略。